鲁西小镇的烟火与活力:普连集镇的岁月与新生

在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的版图上,普连集镇像一颗温润的珍珠,镶嵌在鲁西平原的沃土里。这座不算繁华却充满生机的小镇,既有老街区的斑驳岁月,也有新园区的蓬勃朝气;既有田间地头的农耕烟火,也有车间厂房的产业活力。从清晨村口早餐摊的热气,到傍晚文化广场的欢笑声,普连集镇用自己的节奏,书写着属于小镇的故事。接下来,我们将走进这座小镇,探寻它的过往、当下与未来。

一、地理与历史:普连集镇的底蕴沉淀

  普连集镇地处临清市中部,东接先锋路街道,西连烟店镇,南邻老赵庄镇,北靠唐园镇,省道 S247 穿镇而过,交通算不上四通八达,却也为小镇连接外界提供了便利。这里属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徒骇河支流从镇域西侧缓缓流过,滋养着两岸的农田与村庄 —— 正是这样的地理条件,让普连集镇从建镇之初,就与 “农耕” 结下了不解之缘。

  追溯普连集镇的历史,虽没有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岁月痕迹。镇域内的几个老村,如普连集村、杨存庄村、姚楼村等,都有着上百年的建村史,村里至今保留着一些老宅院,青砖灰瓦上的苔藓,记录着时光的流逝。老一辈人常说,“普连集” 的名字,源于早年这里是周边村落的 “赶集聚集地”,每到农历二、七,四里八乡的人都会来这里买卖粮食、布匹、农具,久而久之,“普连集” 便成了这片区域的代称,后来设镇时,便沿用了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名字。

  在普连集镇的老街区,还能找到一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供销社旧址、老粮站房屋,墙面斑驳的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标语,虽已褪色,却依然能让人想起当年小镇的热闹景象。那时候,供销社是村民们买生活用品的主要地方,几毛钱的糖果、一尺布、一瓶酱油,都能让孩子们期待好久;粮站则是秋收后最忙碌的地方,装满粮食的马车排着队,村民们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 这些记忆,如今成了普连集镇历史底蕴里最鲜活的部分。

二、产业与民生:普连集镇的烟火底气

  对于普连集镇这样的小镇来说,产业是民生的底气,而 “接地气” 的产业,更让小镇的烟火气有了坚实的支撑。农业是普连集镇的基础产业,镇里的农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不少村开始发展特色种植,比如姚楼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占地两百多亩,种着黄瓜、番茄、彩椒等,每到成熟季,采摘车穿梭在田间,新鲜的蔬菜当天就能运往临清市区及周边县城的菜市场;杨存庄村则搞起了果树种植,苹果、梨、桃等果树成了村民的 “摇钱树”,每到春天,果园里的桃花、梨花盛开,还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来赏花。

  除了农业,普连集镇的小型加工产业也颇具特色。在镇域东部的工业园区,分布着十几家中小型企业,有生产轴承配件的、有加工纺织面料的、还有制作手工粉条的。其中,手工粉条是普连集镇的传统手艺,镇上的几家粉条作坊,传承了三代人,用传统的 “漏粉” 工艺制作粉条,选用本地种植的红薯,经过清洗、打浆、沉淀、熬糊、漏粉、晾晒等多道工序,做出的粉条口感筋道,深受周边地区消费者的喜爱。每到冬天,作坊里热气腾腾,村民们忙着帮忙晾晒粉条,成了小镇冬日里一道热闹的风景线。

  产业的发展,也让普连集镇的民生设施越来越完善。镇上的主街道两侧,超市、药店、餐馆、快递点一应俱全,村民们买东西、取快递不用再跑市区;镇中心的卫生院翻新后,增添了新的医疗设备,日常看病、体检都很方便;各村的主干道都铺上了水泥路,安装了路灯,晚上村民出门散步,再也不用摸黑;村口的健身广场上,乒乓球台、健身器材齐全,每天傍晚,老人们跳广场舞、孩子们追逐打闹,欢声笑语不断 —— 这些变化,让普连集镇的村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三、风貌与变迁:普连集镇的新旧融合

  走进如今的普连集镇,最直观的感受便是 “新旧融合”—— 老村落的宁静与新社区的整洁并存,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元素相互交织,勾勒出小镇独特的风貌。在普连集村的老街区,还能看到一些保留完好的老房子,门口挂着红灯笼,墙角种着月季花,几位老人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聊天,手里摇着蒲扇,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而在村东头的新社区,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小区里有绿化带、停车位,不少村民搬入了新房,家里用上了空调、洗衣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小镇的道路变迁,更是见证了普连集镇的发展。以前,镇里的道路多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自行车、摩托车陷在泥里是常有的事;后来,土路变成了砂石路,虽然好走了一些,但灰尘很大;如今,镇里的主干道和各村的连村路都铺上了水泥路,宽敞平整,公交车能直接开到村口,村民们去市区,坐公交车只要半个多小时。道路的改善,也带动了小镇的物流发展,镇上的快递点从原来的 1 家,变成了现在的 5 家,村民们网上买的东西,第二天就能收到,不少种植户还通过电商平台,把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卖到了外地。

  普连集镇的风貌变迁,还体现在 “环境美” 上。以前,村里的垃圾随处可见,小河沟里也有不少漂浮物;近年来,镇上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各村都设置了垃圾桶,配备了保洁员,定期清理垃圾;村里的小河沟经过清淤、绿化,变成了 “景观河”,岸边种上了垂柳、芦苇,夏天还能看到蜻蜓、青蛙,不少村民会在河边散步、钓鱼。镇里的文化广场旁边,还建了一个小公园,里面有凉亭、假山、喷泉,成了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 这些变化,让普连集镇不仅有 “烟火气”,更有 “好风景”。

四、文化与活力:普连集镇的精神滋养

  一座小镇的活力,不仅在于物质生活的改善,更在于文化生活的丰富。普连集镇虽小,却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传统习俗的传承与新时代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小镇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滋养。每年春节,普连集镇的各村都会组织 “拜年巡演”,村民们自发组成舞龙队、舞狮队、秧歌队,穿着鲜艳的服装,在村里的主干道上表演,锣鼓声、欢笑声传遍整个村子;大年初一,村民们还会互相串门拜年,送上祝福,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贴着春联、挂着灯笼,年味十足。

  除了传统节日,普连集镇还经常开展新时代的文化活动。镇文化站里,藏书有一万多册,涵盖了农业技术、文学、历史、儿童读物等多个类别,村民们可以免费借阅,不少农民朋友还通过阅读农业技术书籍,学到了新的种植、养殖方法;文化站还定期举办 “农民书画展”“戏曲表演”“健康知识讲座” 等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比如,每年夏天,镇里都会邀请临清市的戏曲剧团来演出,京剧、豫剧、山东梆子等剧目轮番上演,村民们搬着小板凳坐在广场上观看,看得津津有味,掌声不断。

  普连集镇的学校,也为小镇的文化活力注入了新的力量。镇中心小学和中学的校园里,经常举办运动会、文艺汇演、读书节等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才华、增长见识;学校还会组织学生走进老街区、走进农田,了解小镇的历史和农业知识,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每到放学时分,学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孩子们背着书包,兴奋地和家长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构成了小镇傍晚最温馨的画面。

五、未来与期待:普连集镇的前行方向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普连集镇的变化让人欣喜;展望未来,这座小镇也有着清晰的前行方向。在产业发展上,普连集镇计划进一步扩大特色种植规模,打造 “大棚蔬菜专业村”“果树种植基地”,并引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让村民们不仅能靠种植赚钱,还能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实现 “增收致富”;同时,小镇还计划依托手工粉条等传统手艺,打造 “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把小镇的特色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普连集镇将继续完善民生设施,计划在镇中心建设一个大型的农贸市场,让村民们买卖农产品更方便;同时,还将对老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老房子、老店铺的原貌,打造 “民俗文化街区”,吸引周边游客来体验小镇的传统生活;各村还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建设更多的休闲广场和公园,让小镇变得更宜居、更美丽。

  对于普连集镇的村民来说,未来的期待很简单:希望家里的收入越来越高,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老人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小镇的环境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幸福。而这些简单的期待,正是普连集镇不断前行的动力。这座鲁西小镇,就像一颗正在慢慢发光的星星,虽然不耀眼,却有着自己的温度和力量,在岁月的长河里,静静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普连集镇,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独属于小镇的烟火气与活力。它的历史不算悠久,却有着值得珍藏的岁月痕迹;它的产业不算宏大,却支撑起了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它的风貌不算惊艳,却有着新旧融合的独特韵味。在未来的日子里,普连集镇会继续沿着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书写更多关于成长、关于幸福、关于希望的故事。

本文网址:http://q.uv68.com/a/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