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的北京,第一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计划经济的帷幕下悄然启幕,手写订单上的红糖与白酒数字,记录着物资流通的最初形态;2025 年的成都,第 112 届糖酒会上,AI 选品系统正实时分析着全球采购商的偏好数据。七十年间,这场被誉为 “天下第一会” 的行业盛事,已从保障民生的流通平台,蜕变为覆盖 32.5 万平方米、汇聚 6612 家企业的全球最大食品酒类综合性展会。2025 年蓉城三月的春糖季,不仅创造了 43 万人次的参观纪录,更以 “全域、全时、全面” 的创新模式,诠释着中国食品产业在消费升级与全球融合中的破局之道。
一、从计划经济到全球舞台:七十年商脉的时代跃迁
全国糖酒会的发展史,堪称中国食品工业的 “活化石”。1955 年首届展会仅聚焦糖、酒两大品类,旨在解决物资短缺时期的供需平衡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激活活力,1984 年展会首次走出北京,在郑州创下交易额突破亿元的纪录;进入 21 世纪,糖酒会加速国际化,2019 年首次设立国际烈酒专区,标志着从 “国内流通” 向 “全球贸易” 的转型。
2025 年的糖酒会,国际化程度已达到历史峰值。5.23 万平方米的国际展区内,1232 家海外企业带来 2000 余个品牌,较上年增长 5.2% 的参展规模印证着中国市场的全球吸引力。法国展团的波尔多红酒品鉴会上,驻华使节亲自站台推介;日本清酒展区通过 VR 技术还原酿造过程;格鲁吉亚酒庄的陶罐酿酒工艺演示前,采购商排起长队 —— 这些场景共同构成 “中外食品贸易黄金纽带” 的生动注脚。更值得关注的是,来自 55 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数量同比增长 67.7%,从东南亚的热带水果经销商到北美的健康食品进口商,都在寻找合作机遇。
这种双向奔赴的背后,是糖酒会功能的迭代升级。组委会负责人在开幕致辞中指出:“从计划经济年代的‘供应调剂’到如今的‘全球链接’,我们用七十年时间证明,糖酒会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中国食品产业融入世界的窗口。” 当意大利橄榄油企业与中国经销商在签约仪式上交换样品时,这个细节恰是七十年商脉最鲜活的延续。
二、32.5 万平米的产业切片:技术赋能与多元生态的共舞
走进 2025 年糖酒会的展厅,32.5 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被精细划分为 8 大展区和 23 个特色品类专区,犹如一幅立体的食品产业地图。在人工智能设备专区,14 家科技企业展示的智能生产线正实时演示从原料分拣到包装的全流程自动化;健康食品专区内,20 余家企业带来的低糖、高蛋白产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二维码可追溯至种植基地;而前沿包装专区的可降解材料展台前,不断有厂商驻足询问替代方案。
最具温度的当属 “百县千品万家福” 乡村振兴专区。5000 平方米的展厅里,46 个县市组团带来的特色农产品讲述着县域经济的活力故事。甘孜县的参展商带来用海拔 4000 米松茸制作的巧克力,通过现场试吃和央视 “央央好物” 直播间的联动,三天达成 800 万元意向订单;石渠县的牦牛奶粉展位前,数字化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清晰看到牦牛养殖环境。据统计,该专区最终实现现场销售 60 余万元,达成意向客户 580 家,意向合同金额高达 9451 万元,成为展会 “社会效益” 的最佳注脚。
头部企业与创新品牌的同台竞技更具看点。金沙酒业、茅台、五粮液等传统巨头通过沉浸式体验馆展现品牌底蕴;而初创企业的展位则充满奇思妙想 —— 某团队开发的 “情绪饮料” 根据口味调节标签颜色,吸引年轻观众打卡;另一家企业的智能调酒机器人,可根据消费者体质推荐饮品配方。这种多层次的生态布局,让 32.5 万平方米的展区成为观察食品产业的 “显微镜” 与 “望远镜”。
三、消费浪潮的晴雨表:健康化、数字化与 ESG 的深度融合
糖酒会的新品发布永远是消费趋势的风向标。2025 年的展会现场,“健康”“智能”“绿色” 成为高频词,折射出行业的深刻变革。在 “IDEAS 创新产品大赛” 上,500 余款参赛产品中,87% 主打功能性卖点,从添加益生菌的发酵酒到富含膳食纤维的零食,健康化已从概念转化为产品竞争力。某饮料企业负责人透露:“我们今年推出的零糖气泡酒,在展会上接到的订单量超出预期 30%,说明健康需求正在从一二线城市向下沉市场渗透。”
数字化转型在展会上留下清晰印记。不仅 AI 选品、VR 展厅等技术广泛应用,更深入到产业链后端 —— 茅台展示的智能仓储系统可实现精准温控和自动补货;伊利的区块链溯源平台让经销商实时查看牧场数据;某国际品牌的数字孪生生产线模型,通过全息投影演示柔性生产流程。这些技术应用不仅提升效率,更重构着 “人货场” 的连接方式,正如一位采购商所说:“现在选品不再仅凭经验,系统会根据我们的销售数据自动匹配推荐,准确率很高。”
ESG(环境、社会、治理)实践成为企业竞争新维度。本届糖酒会发布的《食品酒类行业 ESG 与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得到百事、百威、蒙牛等企业响应。百威的低碳酿酒技术展台前,循环利用的啤酒瓶制作的艺术品吸引目光;蒙牛展示的光伏牧场数据,印证着清洁能源的应用成果;酒鬼酒的绿色供应链方案,从原料采购到包装回收实现全链路减碳。这些实践被收录进《食品酒类企业 ESG 实践案例集》,将为行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范本。
四、展城共生的乘数效应:从商贸平台到城市嘉年华
2025 年糖酒会的最大创新,是将展会周期延伸为 “春糖季”—— 与成都市政府合作打造的一个月消费狂欢,通过 “商圈商街购春糖”“食尚蓉城品春糖” 等四大主题,构建起 “商旅文体健” 五位一体的活动矩阵。213 场促消费活动遍布城市角落:宽窄巷子的酒文化市集、春熙路的新品试吃会、非遗博览园的传统酿造技艺展示,让专业展会走向全民参与。
这种 “展城融合” 模式带来显著的经济拉动效应。据成都市商务局统计,春糖季带动线上线下消费总量同比增长 5%,酒店预订量激增 3 倍,餐饮销售额环比上涨 40%。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联动:本地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展会找到原料供应商,餐饮品牌与酒水厂商达成跨界合作,文旅部门借机推广 “美食 + 旅游” 线路。一位开了十年餐馆的成都老板感叹:“每年糖酒会期间生意都特别好,今年还借机和一家酱料企业签了长期供货协议,成本降低了不少。”
展会期间的细节更显温度。凌晨五点的展馆外,货车司机正忙着卸货;展厅内,志愿者为外国客商提供翻译服务;直播间里,主播们声情并茂地推介县域农特产品。这些场景共同构成糖酒会的 “生态系统”—— 不仅有 6612 家企业的商业往来,更有无数普通人的生计与梦想。正如成都博览局负责人所说:“糖酒会早已超越展会本身,成为激活城市经济、服务民生发展的重要引擎。”
结语:七十年再出发,糖酒会的进化密码
从 1955 年的手写订单到 2025 年的数字签约,从单一糖酒品类到 30 万件新品的多元展示,从国内调剂到全球贸易,全国糖酒会的七十年进化史,正是中国食品产业从短缺到丰富、从跟随到引领的缩影。在 32.5 万平方米的展馆里,每一个展位都是产业升级的见证:老字号的创新突围、新品牌的异军突起、国际品牌的本土化探索、县域产品的价值觉醒。
2025 年的糖酒会告诉我们:这个有着七十年历史的 “老展会”,始终保持着年轻的活力。它既是技术创新的试验场 ——AI 设备专区的智能生产线预示着未来工厂的模样;也是消费趋势的孵化器 —— 健康食品专区的新品将定义明天的餐桌;更是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52 个国家的美食在这里碰撞融合。
当最后一位采购商带着样品离开展馆,当工作人员开始拆除展位,这场持续一个月的食品行业盛宴落下帷幕,但它所孕育的商机、传递的趋势、连接的情感仍在延续。七十年商脉与新消费浪潮的碰撞,正在书写着属于中国食品产业的新传奇 —— 而糖酒会,永远是那个最忠实的记录者与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