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浉河嘉木:从传统茶坊到生态标杆的十二载
2011 年春,信阳市浉河区的谷雨时节,上上席茶业在这片孕育信阳毛尖的沃土上播下了第一颗种子。法定代表人黄道丽带着 "让每片叶子都有乡愁" 的初心,将家庭式茶坊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经营理念相结合,开启了这家本土茶企的成长之路。如今十二年过去,当初的小作坊已发展为覆盖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生态茶企,扎根于浉河港镇、董家河镇等八大核心茶山区域,成为信阳毛尖产业升级的见证者与实践者。
公司的转型拐点出现在 2016 年,当时信阳毛尖产业正值数字化转型浪潮。上上席果断投入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入清洁化生产线,同时保留传统工艺核心环节。在海拔 300 米以上的生态茶园里,企业建立起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品控体系,使明前毛尖的合格率提升至 98%。行政总监在采访中提到:"我们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从 ' 卖茶叶 ' 到' 卖标准 ' 的转变,现在每批产品都能追溯到具体茶园和采摘时间。"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生产端,更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将产品损耗率从 15% 降至 6%,年产能稳定在 80 吨以上。
在浉河区茶产业数字化管理的大背景下,上上席的生产基地已成为 "山水浉河" 品牌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内传统杀青锅与智能分拣设备比邻而居,老师傅的手工揉捻与标准化车间的流水作业形成奇妙互补,这种 "传统为根、科技为翼" 的发展模式,让企业在 2023 年成功跻身信阳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行列。
二、双轨匠艺:非遗技艺与数字溯源的共生
在上上席的茶艺体验馆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正在演示信阳毛尖独特的 "熟锅" 工艺,茶叶在铁锅中随着茶师的手法翻滚变色,空气中弥漫着板栗香的醇厚气息。这种传承自唐代的炒茶技艺,如今通过 "大师工作室" 机制在上上席得到完整保留,老茶师带徒传艺的传统已延续三代,确保 "低温慢炒" 等核心技艺不失传。与此同时,隔壁的产品展示区里,消费者正用手机扫描包装上的 "信阳毛尖 521" 标识,查看茶叶的产地档案、加工影像和质检报告。
这种 "非遗 + 科技" 的双轨模式,是上上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2019 年,公司率先接入浉河区区块链溯源平台,成为首批使用茶叶 "电子身份证" 的企业之一。通过在茶园布设物联网气象站、虫情监测设备,实时采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生态数据,这些信息与鲜叶收购、加工环节的数据一起上传至区块链平台,形成不可篡改的质量档案。消费者扫码不仅能验真,还能看到对应茶山的实时画面,实现 "从茶园到茶杯" 的可视化信任构建。
工艺创新方面,上上席在传统 "三炒三揉" 基础上改良出 "低温提香" 技术,通过精确控制杀青温度和时间,使茶叶的香气物质保留率提升 20%。这项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食品工程的技术创新,让产品在 2024 年国际茶文化节上获得 "最佳工艺奖"。而数字化管理则使生产周期大幅缩短,从鲜叶采摘到成品上市的时间从传统的 7 天压缩至 48 小时,既保证了鲜爽度,又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三、绿满茶山:从有机认证到循环经济
走进上上席的生态茶园,太阳能杀虫灯与生物诱捕器组成的绿色防控网络格外醒目。作为信阳市最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茶企之一,公司建立了严格的生态种植标准:禁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采用茶园套种紫云英改良土壤,使用茶枝粉碎还田技术实现资源循环。这些措施使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从 2016 年的 1.2% 提升至 2023 年的 2.8%,病虫害发生率下降 60% 以上。
在加工环节,上上席的清洁化生产车间实现了三个 "零排放":生产废水经处理后用于茶园灌溉,茶渣制成有机肥反哺土壤,碎茶则开发为袋泡茶原料。公司开发的 "简茶" 系列包装,采用可降解玉米淀粉材质,配合模块化设计实现包装材料减量 40%,较传统包装减少资源消耗约 20 吨 / 年。这种全生命周期的环保理念,使企业在 2024 年获得 "河南省绿色工厂" 称号。
为解决茶叶生产的季节性波动问题,上上席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了茶叶深加工产品线,将夏秋茶加工成茶多酚提取物和速溶茶粉,使茶叶综合利用率从 70% 提升至 95%。据测算,这些循环经济措施每年可为企业创造额外收益 120 万元,更重要的是构建了 "不浪费一片叶子" 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能源利用方面,生产基地的光伏发电系统满足了 30% 的用电需求,每年减少碳排放约 50 吨。
四、茶香致远:公益根系与文化传播
"以前采的鲜叶没人要,现在公司统一收购,还教我们科学种植,收入翻了一倍多。" 浉河港镇茶农张大爷的话道出了上上席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模式的实效。自 2018 年起,公司联合周边五个行政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优质种源、技术培训和保底收购等措施,带动 200 余户茶农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36 户全部脱贫。合作社茶园亩产收益从原来的 3000 元提升至 7000 元,鲜叶收购价较市场价高出 15%-20%。
在茶文化传播方面,上上席的 "茗香雅集" 活动已连续举办六年,累计吸引超过 5000 名市民参与。活动通过茶艺展示、茶叶审评、茶器制作等互动环节,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传统茶道魅力。公司还与当地中小学合作开展 "茶文化进校园" 项目,开发校本课程并捐赠茶艺教具,培养青少年对传统茶文化的兴趣。2023 年,这些实践使上上席获得 "信阳市文化传承先进单位" 称号。
面向未来,上上席正规划两大发展方向:在华东地区建立营销中心,将信阳毛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与法国茶企合作开发融合中西风味的袋泡茶产品,探索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表达。从浉河之畔的传统茶坊,到兼具生态理念与创新精神的现代茶企,上上席用十二年时间诠释着一个理念:一杯好茶不仅要有自然的馈赠,更需要匠心的坚守和责任的温度。正如企业墙上的标语所言:"让每片茶叶都承载生态的承诺,让每缕茶香都传递文化的基因。"